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在日常消费中突然患上了“消费恐惧症”,总觉得买卖中到处有陷阱,惟恐上当,自我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到商家的对立位置,变得不愿消费、不敢消费。这种“病症”的流行,反映出消费者对产品的不放心。为什么不放心呢?出于对产品质量的担忧和对假冒伪劣的恐惧。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制造者们质量意识还很淡薄,从这一点上来说,工业化在中国还是一个“伪名词”。
“消费恐惧症”的一个表现,就是对中国人对品消费的畸形状态。世界的葡萄酒“拉菲”,一年产量不过区区24万瓶,其中1.2万瓶被*收藏,剩余部分欧洲、北美、亚洲市场均分,各占7.9万瓶,到中国zui多5万瓶,然而,我国市场每年要销售200多万瓶拉菲。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对这种畸形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法拉利曾经出品了一款典藏版的跑车,*6台,但在中国大陆就“卖出”了7台!
无法享受消费品的大众,更是陷入日常性的“消费恐惧症”。央视的报道给中国人普及了一个新名词:反式脂肪酸。这个看起来不怎么眼熟的化学名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广泛存在着。福州大学通过检测国内食品市场销售的52个品牌、167种产品,发现所取样品中,100%的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炸薯条类,90%的冰淇淋、80%的人造奶油、71%的饼干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注:氢化植物油与普通植物油相比更加稳定,成固体状态,可以使食品外观更好看,口感松软;与动物油相比价格更低廉。液态植物油脂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会促生糖尿病和老年痴呆,导致生育困难、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
上海市儿童性早熟发病率达到1%。上海约有300万名孩子,按照这个发病率,保守估计有3万个性早熟患儿,大多数患儿年龄在6-8岁左右。“圣元奶粉致性早熟”事件发生后,善良的中国人这才知道,性早熟原来是吃出来的。城市居民消费的动物蛋白很多含有添加剂,鸡、鸭、鹅的快速生长其实是各种激素、添加剂的功劳;孩子冬天吃草莓、葡萄,春天吃西瓜、桃,还挑选颜色特别鲜艳、个头特别大的,这些貌似美丽的水果,很可能是催熟剂或防腐剂的功劳……
从近年的报道来看,中国人几乎被有毒食品包围了。孩子喜欢五颜六色,就往糖果里加色素;女性有“恋香之情”,就给酸奶加香精;薯片越爽脆越好,膨化剂当然要用足;甲醛、福尔马林、苏丹红、孔雀石绿……食品添加剂上的花样,往往是旧的没去,新的又来。笔者曾借微博发表感慨:“中国一些食品企业农民都是化学家:泡菜与苯甲酸钠搅拌,保鲜;火锅底料添加石蜡,可做凝固剂;香肠里加亚硝酸钠,防腐;毛发酸解提取氨基酸,成了配制酱油的材料……”。于是,有人在网上叹息:“闭着眼睛吃,睁着眼睛死。”没有哪种食品*放心,莫名其妙死去也就不能*闭眼。
中国人的消费恐惧,不仅来自食品安全,而且还广泛地来自诸如产品质量设计存在缺陷以及旅游消费等多个领域,产品材质差、粗制滥造、使用寿命短、安全隐患等不一而足。《新京报》的一项调查显示,100%的受访者都曾遭遇霸王条款,几乎“从摇篮到坟墓”,霸王条款伴随国人一生,让你在遇到各种消费维权时无能为力。
产品安全成消费者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0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66255件,其中过半涉及质量问题,涉及安全问题占2.1%,数量比2009年上升11.1%。产品过去在在消费者心目中是质量和信誉的象征,然而,许多产品也放弃了精品路线,纷纷加入到粗制滥造的行列中来,成为强烈冲击消费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造成消费恐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缺失,造成不诚信行为所付出的成本过低而收益过高,致使假冒伪劣屡禁不止;二是产品制造者精品意识不强,以追逐短期利润为目标;三是由于随着生活由温饱转向富足,安全和健康因素正在人们消费观念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三是厂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促使消费者的主权意识增强;四是传媒报道大众化,对造成消费者权益损害的产品和企业的曝光影响越来越大;五是反映了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归结起来就是,一方面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企业能制造出精良的产品供其消费;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精品意识还没建立起来,在追逐利润的冲动下,伦理底线失守,丧失了zui起码的工业精神。
2012年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企业的幼稚病在于迷信物质与技术,而忽视无法享受消费品的大众,更是陷入日常性的恐惧。蒙牛、双汇都通过了所有的相关、国内质量认证,买了各种世界的检测仪器,设立了zui严格的质量流程。忽视人的因素,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幼稚所在。对供应商则力求降低采购成本。监管部门的幼稚:迷信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书面报告;往往认为靠行政指令就能所向披靡。消费者的幼稚则在于特别相信所谓的“”、“认证”。如何消除这种幼稚病,需要把质量问题提升至国家战略,而不是把它视为一个政府部门自身的内部业务。
工业精神呼唤企业善待消费者,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以创造顾客满意为目的。坚守质量底线就是对消费者永远抱有敬畏之心,确保市场上流通的产品都是*消费者意愿和期望的,应当成为现代企业的律条。这不仅仅是出于消除“消费恐惧症”的需要,而且也是企业基业长青、持久发展的需要。过于强调销售和卖东西的中国企业必须明白:消费者你可以糊弄一时,但你绝不可能糊弄一世;一个消费者你可以糊弄得反过来感激你,但你绝不可能把整个消费者群体糊弄住而且从不叫唤。
(按:这在我们环境试验设备领域也是有消费恐惧症的,比如:很多用户不相信厂家,有时候一个很小的设备,比如:50升的高低温试验箱也要千里迢迢的跑到厂家去实地考察,其实,实地考察、眼见就为实了吗?zui重要的还是要看厂家的诚信及企业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否则,看到的和消费的可能不是一回事了,也就是为什么那些被曝光的企业很多都证照齐全、检验手段先进呢。)
——摘自汪中求《中国需要工业精神》原书稿第四章《质量底线》
公司邮箱: whsc@suncek.com
服务热线: 027-86836568
公司地址: 武汉市江夏区山湖路9号
Copyright © 2025 武汉尚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12004660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